為推進高校向深度轉型邁進,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課程改革,2018年8月7日—10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共同舉辦的第八期應用型課程建設大課堂在廈門南洋職業學院進行。主要內容有專家報告、說課競賽、課改博覽等環節。
參加此次博覽的《汽車構造》是學校交通學院汽車服務工程、交通運輸等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屬于學校首批本科示范課程。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從汽車服務的角度,設置低檔車、中檔車、高檔車3個情境,6個學習任務。汽車從低檔到高檔,構造從簡單到復制、從基本到現代,按照工作過程,依次進行實物認識、功能介紹、工作原理、優缺點對比、改進創新。學生能夠較好識結構、懂功能、知特點、易改進。經過幾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教學效果良好。
一、學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增強
通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改革成績評定方式。學生通過不斷查資料、寫報告、做PPT、上臺表達,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二、課程資源建設獲得社會認可
2015級、2016級交通運輸專業學生不足200人,而目前的微信公眾平臺關注人數超過1000人,這其中包括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在校學生及社會工作人士,并且目前還在持續增長中,說明了課程的教學資源、教學模式得到社會的認可。
三、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及申報大創項目
《旋翼滑臺硬幣分類計數機》《變形式智能隨動運輸車》等作品參加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廣西賽區競賽獲二等獎2項。學生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齒輪傳動擺桿發動機的創新設計;廣西區級2項:汽車轉向燈智能控制裝置、無損安裝式車道偏離預警裝置設計。通過“大創”項目及學科競賽,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師生合作申請多項國家專利
以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創新作品為基礎,師生合作申請5項國家專利,分別為:一種旋翼式硬幣分類計數設備、一種旋翼式硬幣分類計數機、一種可自調高度的防塵抽紙盒、一種可防污染的自鎖抽紙盒、一種預埋線管穿線裝置及其穿線方法。
四、教師教學研究與實踐得以總結凝練
發表教研論文3篇。在《南寧學院走應用技術大學之路論文集》上發表《提升應用技術大學學生創新能力——以交通運輸專業“汽車構造”課程改革為例》《科技競賽驅動交通運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探索》、在《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上發表《基于速度矢量圖的汽車自動變速器教學研究》,提出創新能力培養解決方案,并在《汽車構造》等課程中實踐,效果良好。
五、系列資源獲得較好評價
《汽車構造示范課》微信公眾號獲廣西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二等獎;《汽車爆胎及更換備胎》《汽車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機構運動分析》《可變氣門技術》微課獲廣西高校教育教學軟件大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汽車構造》作為學校首批示范課程,其探索并實踐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教學成果,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后續將拓展資源建設,以超星學習通為平臺,加強“互聯網+”課程的建設。(交通學院供稿文/圖 范毅)
